第1478章 我的大舅哥是我爸的老弟(1 / 2)

第1478章 我的大舅哥是我爸的老弟

「这种武器目前还处在设计阶段。」王炜继续道,「我们需要收集更多数据……一方面是为我们自己,尤其是载机平台适配性方面的参数,另一方面也要反馈给研制单位,为此,上级专门申请了一枚尺寸和重量都高度还原的训练弹,甚至有亚燃冲压发动机的模拟点火能力。」

屏幕切换到下一张图片,显示的是歼15挂载这枚飞弹的模拟图。「我们的任务,就是携带这枚模型弹进行一系列试飞,测试飞机在重载条件下的载荷谱,同时尽可能收集外部挂载条件下的气动和结构数据。」

林书岩皱起眉头:

「首长,以目前歼15在滑跃起飞条件下的起飞的起飞能力而言,挂载这种尺寸的飞弹会不会影响安全边界?」

「问得好。」王炜切换出一张数据表,「根据计算,在现有条件下,挂载训练弹并装载油料后,歼15的起飞重量将超过22吨,接近滑跃起飞的上限,但这不是最关键的——「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

「最关键的挑战在于发射条件。为了在保证射程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体积以提高平台通用性,这枚飞弹没有像X-51A那样安装大型助推火箭,而是优化了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区间。但它仍然需要由载机提供一个大约马赫数5的初速度才能完成点火。」

郑辉迅速在心中计算着。

马赫5意味着歼15需要在中等高度达到约18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已经接近了歼15在重载条件下的最大平飞速度。

「这意味着,「王炜的声音变得严肃,「载机需要在极限状态下保持稳定飞行,为飞弹提供理想的发射环境……任何微小的姿态偏差都可能导致数据失真。」

基地作战中心主任毕奉春接过话题:

「虽然新弹药受制于超标的体积和重量,部署到16号上的实战意义不大,但目前条件所限,我们只能以弹射型飞机在滑跃起飞模拟器上进行测试。」

「当然,我们还是要尽量贴近实际情况……虽然暂时没有弹射器用,但上级要求我们用弹射型飞机做测试」

他调出一份机队状态表:

「兴城基地现有8架歼15,其中只有两架是增强过前起落架和机身隔框结构丶有弹射起飞能力的全状态原型机——7号机和8号机。」

郑辉感到一阵电流般的刺激从脊椎窜上来——

在飞机比飞行员多的情况下,这里其实并不像作战单位那样,某个人严格对应某架飞机。

但7号机确实是他飞得最多,而8号机在大多数时候则由林书岩驾驶。

「考虑到两位都有10年左右的飞行经验,也已经通过了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舰载机训练科目,上级决定不临时调换飞行员。」

毕奉春的目光在郑辉和林书岩之间移动:

「郑辉少校负责挂载测试,林书岩少校负责备份和伴飞。任务初步定于下周进行,具体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

「……」

……

对于解放军来说,固定翼舰载航空兵是个全新的兵种,与之相关的各种任务细节都需要专门制定。

因此,会议一直持续到夜里十点钟。

郑辉独自走向飞行员宿舍。

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海浪的声音隐约可闻。他的思绪却无法平静——高超音速飞弹丶马赫数5的发射初速丶接近极限的起飞重量……每一项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3年前,他父亲郑良群曾经在接近3马赫的速度下发射过两枚霹雳11,取得了华夏空军二十多年来的首个空战战果。

但那毕竟是一枚轻巧的空空弹,跟两吨半的庞然大物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深吸了两口冷气之后,他决定去机库看看那枚神秘的飞弹。

作为任务飞行员,他有权限进入机库进行预先检查。

机库内灯光昏暗,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

警卫核实了他的身份后放行。

几架歼15整齐地排列着,而在最里面的特殊区域,那枚被卸下的飞弹模型正静静地躺在专用支架上,迷彩雨布已经被揭开。

郑辉走近这枚飞弹,惊讶于它的工艺水平。

虽然是模型弹,但每一个细节都制作得极为精细,甚至连进气口内部的格栅都一丝不苟。他伸手轻触弹体表面,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质感——既不是金属也不是普通塑料,而是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材质。

「很漂亮,对吧?」

一个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

郑辉猛地转身,看到参谋长正站在阴影处,手里拿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首长好!」郑辉立即立正敬礼。

「放松点。」对方走近,目光落在那枚飞弹上,「不回宿舍,跑到机库这边……兴奋得睡不着?」

「是的,首长。想提前熟悉一下任务装备。」

对方啜了一口茶:「我记得你原来是飞歼11的?」

「是的,首长,歼8C和歼11B都飞过,飞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