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国运即我运(1 / 2)

第1464章 国运即我运

彭觉先脸上露出些许意外。

按照他的经验,欧洲人对反应堆时间的吝啬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对于华夏团队。

他想起临行前科技部领导的叮嘱:这次合作关系到中国在ITER项目中的话语权,只许成功。

「彭院士……」

黄知涛突然欲言又止。

「怎麽了?「

年轻人眼睛发亮:「您能说说阅兵现场的感受吗?我们那天……」他看向方鉴明,得到默许后继续道:「我们借了个小会议室看直播,结果来了二十多个外国同行,第二天东风-17的新闻出来后,整个研究中心都在讨论。」

方鉴明笑着补充:「连食堂大妈都问我『那个会拐弯的飞弹』是怎麽回事。最夸张的是德国组的穆勒,非拉着我们重放了一遍分列式,还上了头说要学中文,最后在笔画部分就被劝退了……」

彭觉先眼前不由得浮现出观礼台上外国武官们震惊的表情。

因为特殊的工作经历,他比常人更清楚东风-17的突防能力意味着什麽——那不是简单的「会拐弯「,而是人类首次实现的高超音速滑翔变轨技术。

「现场其实看不清细节,单论视觉还不如电视转播画面。」

彭觉先轻声说,记忆中的轰鸣声犹在耳畔:

「但现场气氛非常到位……还有声音,上百架飞机的声浪,还有重型车辆通过的时候,连地面都在颤动。」

他顿了顿:「听说力学所那边第二天就收到了雪片一样的合作邀请,有好多都是以前对咱们爱答不理的机构。」

「我们这边也是。」

方鉴明意味深长地看了远处的研究中心一眼:

「上周提交的测试方案,48小时就批下来了,据说是创下了HFR的效率纪录……」

「……」

……

十五分钟后,一行人下车来到主楼入口,彭觉先整了整领带:「先去见舒尔廷女士吧,把正事办完。」

尤利娅·舒尔廷的办公室在五楼东翼,宽敞的落地窗外可以俯瞰整个反应堆建筑群。

这位年仅四十岁出头的荷兰女性有着典型的日耳曼面孔,金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握手时力道恰到好处。

「彭院士,欢迎您的到来。」

她的英语带着轻微的北欧口音:「在这段时间里,方教授团队的工作已经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严谨细致的工作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彭觉先做出礼节性的简短回应,然后递上密封的文件袋:

「这是涉及反应堆安全内容的测试申请报告,包括贵方要求的应急处理预案。」

舒尔廷接过文件,指尖在封条上停留片刻:

「我之前就注意到,你们采用了非传统的释氚模块。」

大家毕竟都在一个研究中心低头不见抬头见,大方向上的技术选择基本都相互保持透明。

这也是成立ITER的原本目的。

当然,具体的氚释放技术因为有可能涉及到武器级应用,所以在五常的「建议」之下严格保密,就连荷兰方面都无权接触。

「基于前人的一些工作。」彭觉先平静地回答,「我们认为传统的固体释氚机理可能存在漏洞,否则之前的那麽多实验不可能总是毫无收获,而液体释氚剂在工程上又存在不足。」

房间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秒。

欧洲人向来对中国在聚变材料领域的进展将信将疑,尤其彭觉先口中的「传统固体释氚机理」正是由欧洲科学家,或者严格来说,是法国和荷兰科学家合作提出。

但舒尔廷又不得不承认,对方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我们会在三天内给您答覆。」

舒尔廷最终说道,将文件锁进身后的保险柜,「今天下午三点,安全主管会带您参观HFR控制中心。」

离开办公室后,方鉴明长舒一口气:「她比传闻中和善多了。去年韩国团队来的时候,据说被刁难了整整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