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恐计败於河南(2 / 2)

「彼处有一输场占地数顷,闲置多时,另有不少闲置的仓舍库余,你稍后遣徒与下曹计议一番,折价付给之后便可入驻,无需再来请示。」

宇文融闻言后便又说道,他跟张说关系虽不和睦,但对张岱印象倒也不差,尤其织坊发展本就对州事有益,所以略加关照。

输场就是官方用以转输租物的场所,为了便于集散输送,必然会有直连水陆要道的方式。

张岱闻言后又是大喜,唯一有点遗憾就是占地才数顷。若能有个十几顷的话,甚至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大型的仓储物流中心,进行多种类和大宗的物流输送!

从宇文融和之前的李道邃赠送漕船的做法来看,这一轮天灾对地方州县的压力还是不小的。

封禅过后各地财政本就有不同程度的吃紧,一场天灾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绝收,使得官府力量调度起来都有些捉襟见肘,不得已通过置换一些官方闲置的资产来从其他渠道获得一定的帮助。

若在平时官府政务运作良好的情况下,张岱就算扯着他大姨的虎皮做大旗,也很难在地方官府获得类似的便利。

他所建起的织坊,也因此跟地方达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虽然眼下还处于一种比较弱势的地位,但想要达成这样的局面也是难能可贵的。

只要武惠妃在内宫当中的位置稳定,织坊也不过分挑战地方运行秩序,继任的地方官也不会特意针对织坊进行打击。织坊的运作维持时间越久,那就能越发的深入人心。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未来安史之乱如期发生,河北藩镇也顺利出现,兴许如今的织坊里就养着几个未来的魏府牙兵呢,在织坊中的生活成为了他们人生难得的暖色调。

「入州起来,所见乡野用役颇多,斗胆请问宇文使君营何大计?」

讲过织坊迁址之后,张岱又忍不住发问道。虽然说灾情过后以工赈灾算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魏州境内这用工规模实在是有点大,一看就是要搞什麽大事。

最⊥新⊥小⊥说⊥在⊥⊥⊥首⊥发!

宇文融闻言后便说道:「魏州地境低洼平缓,且多杂流卤泽,所以去岁大河决堤于此,致成大害。崔散骑等前人或有调理人和的教化之功,但却俱不能解此地弊。

今我欲凿通王莽河,既可分流泄洪丶以备水患,又可溉田万顷,大治稻田!若此计功成,则大河不复为患,并浇灭河北卤田,诸州受益,并可沿河安置浮逃之户十馀万家!」

王莽河是西汉末年到王莽新朝之际黄河蹿流北行所形成的一条旧河道,如今早已乾涸,且沿路多有盐硷化的土地。这一河道穿过河北南部平原数州,直至沧州入海。

张岱听到这话后才知道宇文融构计竟然如此宏大,怪不得要在境内大兴工役丶甚至还要卖地筹钱。如果这事真做成了,说不定真能比较长期的稳定住黄河水况,并极大的改善沿途河北各州农耕态势。

可就算张岱对这计划全貌所知未深,只听宇文融的讲述就听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工程量实在太大了!

从魏州一路开辟河渠到沧州,足足千数里之遥,哪怕有着王莽河故道可因循,这工程量仍然大的吓人。

而且王莽河早在东汉年间便已乾涸,为了保障这河渠的水流量,途中还免不了要沟通河北境内的其他河流,这等于在永济渠之外再新造一条贯穿河北的人工河!

这计划听起来多多少少有点疯狂,哪怕是在太平年景里想要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量,都不知要付出多大代价,而今河北灾情未了又用工如此巨大,若真全力用工的话,怕不是得搞到整个河北都尸横遍野。

这一瞬间张岱都感觉宇文融有点隋炀帝附体了,就算抛开灾年重役这个元素不说,还有非常致命的一点,那就是今年河北灾情仍要延续丶而且会较去年更加严重,以至于到了下半年朝廷需要紧急调度百万馀石租米到河北进行赈济。

所以如果宇文融要全力开动他这一计划的话,那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拉爆河北的民生!

「宇文使君此计当真宏大,若可成功,想必功在当代丶利在千秋。」

张岱自知宇文融精明且自大,一旦直接发声反驳,除了使其羞恼逐客之外,怕不会有其他的效果,因此一边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一边叹息说道:「如此宏计,绝非朝夕之间丶方隅之力可成。纵然使君能通策河北人力物力,恐怕也难免要计败于河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