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庸官治事,连累万民(1 / 2)

大唐协律郎 衣冠正伦 3612 字 17小时前

第247章 庸官治事,连累万民

事实证明张岱的选择是对的,随着他们进入汴州境内,每隔一段距离便能遇到拦路围堰设卡的衙役兵卒,就算他们之前选择不交过税,后续一路上也不会太顺利。

不过这个正确的选择想来也只是暂时的,张岱大约也明白了源复的思路,就是要加强在商业上的盘剥,从而弥补因灾情所影响的租调损失。

在这样一个目的下,即便双方在政治上没有什麽冲突,张岱以救济为名输送大批的钱帛物货入境,想来也会让源复心生垂涎之念,恐怕不会轻易放过。

因为各自执行的政策不同,郑州与汴州虽是相邻的两地,但各自的民情氛围却截然不同。汴州这里不只严格监督过往客旅,对于其治下民众也进行着严厉的监管。

随着张岱他们在境内行进,除了货队的过所被屡屡盘查,甚至就连队伍中的车船运夫都需要提供身份的证明。一旦查实是汴州境内的游食亡人,那便会即刻缉捕,并且要对藏匿者严加惩处。

宇文融本就是通过括户起家,源复作为其恩主源乾曜之子,政见上自然也是志趣相同,因此源复在入境后便尤其注重针对户籍的管理。

大灾之后难免会有民户浮逃的现象发生,这也是如今州府严厉打击的现象。

汴州本就地处通衢要道,水陆交通也是四通八达,为了禁制民户浮逃流窜,便需要在道路关津设卡盘查,这更加剧了汴州境内的紧张氛围。

好在张岱队伍中的运夫除了他们张家本身的仆僮之外,其他也都是在洛阳通过都亭驿的网络所雇佣的,各自都有着清晰明确的身份证明,倒是没有因此滋生什麽纷扰。

为了应付沿途的盘查,队伍一直到了第二天午后才抵达了汴州城。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们在途中停宿一夜,而州府又不许大规模的商队投宿私人邸店,必须要到官方设置的邸店旅舍去停留歇息,因此他们一行便又被收取了六百多贯的过夜费。

同时停泊在汴渠中的舟船又被收缴了近百贯的埭课,因为就算他们夜中不行,也占据了航道的一部分,影响了汴渠的通航量。

如果就按照这样的一个收费标准,单单他们这一支队伍在汴州境内所产生的费用,怕不是就得大几千贯之多!

张岱队伍一行连钱带货统共不足十万贯,通行汴州几天时间里就得给剥去十分之一,这税率的确是搞得很。制定这一系列政令的源复,已经初步彰显出了盘剥之能,难怪搞得其他商人们停于州境不敢入内。

老实说张岱此行是以经商牟利为目的的话,这样的税率也不算高。

因为据王元宝所言,源复在执行这一系列政令后,已经令汴州商贸大受打击,百业萧条,物价腾飞。货队中所运载的时货此时若入市销售,各个品类起码能获得五成乃至一倍的利润!

当然入市买卖的交易税也相应的提高,有的商品甚至高到一贯便抽百钱的交易税。

好在抵达汴州城后,人货并不需要再停驻在官方的邸店货栈中,而王元宝因为常年往来东西,在汴州也拥有着面积不小的邸店产业,人货都可以暂时积存在他家的邸店中。

「汴州此境豪商富户也多有闻公子才名,知公子将要入境,纷纷递帖请王二代为引见,不知公子愿不愿意见上一面?」

在将一行人引入自家邸店中暂时安顿下来之后,王元宝便又陪着笑脸入前请示道。

张岱略作沉吟后便点头说道:「可以,你去安排。不过我要先去州府拜望一下源使君。」

他本身对商贾倒也没有什麽歧视之念,甚至觉得商贾们促进了财富和资源的流通,是较之官僚丶地主阶级更加进步和活跃的一股社会力量。

尤其是在如今的大唐帝国,官方所主导的资源流通往往都是单方面的剥削索取,朝廷官府通过租调与其他各种方式征敛民财,而商贾的跨地域流动则给了民间平等互惠的交流机会。

所以张岱也并不排斥与商贾们交流来往,尤其汴州本身又是一个因交流而繁荣的大都会,商贾们的能量又比其他地区更大一些。

至于他急于去州府见一见刺史源复,倒也不只是单纯为的催讨之前交付的税款,更主要还是想看看源复对于他和他所经营的事情究竟是个什麽态度。

王元宝这座邸店在汴州城郊,待到货队安顿下来之后,张岱便带上几名随从,还有那个从州境相从至此的州吏,一起向城内而去。

他们一行刚刚离开邸店,道左杂草丛里突然冲出一道衣衫褴褛的人影,扑在路中连连叩首道:「公子留步丶公子留步!公子菩萨心肠丶万代福贵,求求公子施舍造德丶救济苦难……」

原来是一个乞丐。

张岱勒马顿住,抬手对丁青吩咐道:「给他几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