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育苗方向(1 / 2)

第331章 育苗方向

一直以来,彭谦给陈家志的印象都是一个退休老头形象,说话不疾不徐。

然而,等彭谦进入苗圃工作时,陈家志感受到了他充沛的活力。

他有轻微的驼背,一进入育苗棚便喜欢裸着上身,同时还能专注的给瓜苗嫁接一两小时,听说连续两天都弄得满身大汗。

陈家志忍不住劝彭谦当心点,可别把身体搞垮了。

「陈老板,你这就是小瞧人了,我这几十年都是这麽过来的。」

这天,彭谦同样裸着上身,露出略显精瘦的肌肉,在给穴盘苗铺着基质。

陈家志才从城里回来,看到这一幕,苦笑道:「彭老,我请你来是让你做技术研究工作,不是让你来干体力活的。」

彭谦梗着脖子,声音洪亮:「育苗的基质也属于技术研究的范畴,我是借着干活的功夫,在了解苗场育苗基质的成份。」

「夏天的叶菜育苗移栽很有意思,结合穴盘和遮阳网,成活率和秋冬季露天移栽都没什麽差别,陈老板,你当初是怎麽想到这麽做的?」

「灵光一闪。」

「好一个灵光一闪,搞科研就是需要想像力,陈老板,你很有科研潜质!」

「我也确实很感兴趣,所以才请你和纪松来负责育苗场的技术工作。」

纪松也在育苗棚里,小个子,学的蔬菜学,蔬菜学科也是华南农大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

如果说彭谦在菜心等叶菜类的种植和育种上很有经验,纪松则偏向于博而不精,茄果类丶根茎类丶叶菜类他都有所了解。

来了两天,纪松也摸清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此时见到老板,也说起了自己的见解。

「陈总,如果要搞育苗场,除了对外引进的品种,其实本地品种的适应性可能会更强。

还有个问题,华南不像北方,没有种植嫁接苗的习惯,我们的苗不一定有市场。」

陈家志点头道:「所以需要嫁接实验,找到产量更好丶抗性更强的组合,这样我们的苗才会有竞争力。」

停顿了下,陈家志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也惊叹于彭谦和纪松都能忍受育苗棚里的闷热。

「如果有优质种苗卖不去,菜场就自己种,一个菜场面积不够,我就再建一个。」

「嫁接苗和实生苗的差距还是挺大的,相信等农户看到实际对比,会有市场的。」

纪松沉吟道:「那我没问题了,现在就等着进行更多的实验,找到适合在南方种植的嫁接组合。」

相比北方,南方现在不仅嫁接应用少,相关研究也相对少。

不过陈家志清楚,随着南方产区重茬连作愈发严重,嫁接苗的优势很快就能体现出来。

番茄丶茄子丶黄瓜丶苦瓜都是如此。

而且陈家志大概记得几个组合,比如黄瓜和甜瓜嫁接云南的黑籽南瓜。

茄子里也有个大名鼎鼎的砧木,从日本引进的,名字他忘了,但他记得在国内也有类似的砧木品种,来自云南的野茄品种:水茄,可以抗黄萎病等病害。

还有番茄,在南方露地栽培极易发生青枯病,时常出现绝收案例,但也能通过嫁接解决。

不过用的什麽砧木他就记不住了。

这都是育苗场的研究任务。

不过现在推进的只有苦瓜和丝瓜的嫁接,叶菜的育苗,基地配比研究。

就如彭谦所说,叶菜和茄果类育苗所需的基质也不同。

陈家志先前所配的基质相对更适合叶菜,但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其它的番茄丶茄子丶黄瓜等的嫁接苗暂时还未推进。

但陈家志也给彭谦和纪松两人交待了任务,先去搜集本地品种的种子。

这才暂时让两人育苗棚里走出来。

都是钱闹的,工资给的太高,两人都有使不完的劲。

又过了一天,洪中也从北方带回来了大包小包的种子。

陈家志当即召集苗场的几人开会,一起研究讨论洪中带回来的种子。

主要是黄瓜丶茄子和番茄三个大宗蔬菜,国内外的品种都有。

彭谦丶纪松丶方学林几人都在挨个看有关品种的介绍,而陈家志先看了品种的名字,除了津春黄瓜,没一个他能记住的品种。

对接下来的嫁接组合帮不上多大的忙,但也能说明当下的外资种企还不是特别强势。

从洪中能轻易拿下代理也能看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