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与闻焕章商议了此时。
对于朝中大臣的那些小心思,闻焕章可谓一清二楚,几乎是立刻就指出大宋经过对辽用兵,一仗打没了十几万人,现在已经腾不出手收拾内部起义。面对如今比较大的三股起义势力,他们必然采取安抚一方,拉拢一方,消灭一方的态度。
赵淳楣原本以为自己是被拉拢的那个,毕竟她身为女的,对大宋统治造不成威胁。谁知闻焕章却摇了摇头,微笑着表示,正是因为造不成威胁,所以不少人都希望能侵吞赵淳楣的势力,这其中最跃跃欲试的恐怕就是皇帝陛下。所以在接手前,他是绝对不可能让二龙山损兵折将,这出兵征讨的任务,恐怕也只能落在梁山头上。
至于怎么侵吞,其实手段多得是,最简单的便是赐婚,派过来的人哪怕不能立刻夺权,长久下来也能逐渐瓦解。
果然,在听完赵孝颖的话,赵淳楣更加确定了此事,对方虽然说让二龙山以后帮着征讨,却丝毫未曾统计观察过二龙山的兵马,如此就是为了免得刺激到她。
既然这样,赵淳楣也就顺水推舟,毕竟这东西,对面想着两年后处理完别的势力,美美接收,可现在算下来,用不了两年,金人就打过来了。
赵淳楣冷笑,比谁命长咯。
第56章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大宋对于招安一事早就轻车熟路,无非就是赏东西给封号,最重要的是得将叛军首领分封到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瓦解对方实力。
不过对于赵淳楣,这几点都不太够用。首先皇帝与几个大臣各怀鬼胎想要侵吞二龙山,那就得暂时保证他的完整,更何况二龙山最出名的就是赵淳楣这个会做生意的寨主,其他人没听闻有太出众的,朝廷那边也就没怎么防备。更重要的是,宋廷现在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
征辽之时打了几场打败仗,损失的不光是人,还有无数辎重,而收获的几座城,说白了是从金国手里买回来的,每年还要交岁币。再加上皇帝赵佶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朝廷没什么计划的福利政策……说实话,也就是大宋生财有道,换做后世明朝早就自己玩崩了。
所以目前的局势就是,朝廷这边既没办法给二龙山批发官位,又没办法给钱,于是面对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亲情角度出发,努力与二龙山攀关系。
所以当赵淳楣听到赵孝颖传达的皇帝旨意之时,诡异地陷入了沉默,半天,不确定地重复了句,“叔祖,您没弄错吧?”
赵孝颖尴尬地假咳两声,严肃道:“此乃官家的御笔,在礼部登记盖了章的,我回去后还要改玉蝶,如何能有错!”
倒也不怪赵淳楣迷茫,根据圣旨所言,朝廷感念赵淳楣“为国尽忠”,特封她为宗姬,赐号“康平”。又怜其父母兄弟皆亡,身世凄苦,把她记在兖冲僖王膝下,承了他这一脉。
兖冲僖王是今上赵佶的二儿子,生母乃当今皇后郑氏,出生仅一天就夭折,在皇帝那儿完全没有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这位兖冲僖王是建中靖国元年出生的,满打满算就比赵淳楣大了一岁,这世界上哪有如此荒谬的亲子关系?
“怎么没有,官家这么多年常常思念僖王,现在正巧碰到你,况且若不是记在僖王名下,如何能封你宗姬?僖王走的早,要做的也就是逢年过节上柱香,你爹娘要泉下有知,也会欣慰于此。”赵孝颖连唬带骗,为了办明白差事,也算豁出老脸了。
所谓的宗姬,其实就是郡主。北宋从中后期开始,只有皇太子或亲王的嫡女才能得此封号,所以赵孝颖所言倒也不是全然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