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阿奶连收点陆家的小珍珠都顾虑重重,人比人得扔。
那就干脆不比了!
“走吧,我昨天看树上的桃有能吃的了,去瞅瞅。”
“走走走,去吃桃。”
俞荷带着小谭大门里进来,铺面的热气,一亩半地搭的架子上都是竹子做的竹席,晒得全是米粉。
现在天气热,早上和晚上做,中午休息。
院里就吴桂花一个人靠着柱子打盹。
俞荷和小谭轻手轻脚经过,都没醒,可见是累着了。
“小姐,那个红了。”小谭左右转了一圈,发现树顶上一个粉红粉红拳头大小,应该能吃了。
“我试试。”俞荷取来竹竿,一敲,桃子就顺着竿落进了小谭的手里。
俞荷摘了一个青的,很脆,略带点甜味,“再过五天,这棵树上的都能吃了。”
两个人在另一个树下找了一圈,找到几个带红的,一人摘了两个。
“小姐,我去洗。”
“好。”
俞荷坐下给张全知写回信,又给丹慧写了蒸米面皮的方法,问了朝云几个的进步,说了些勉励的话,装在信封里封好。 ?????発???????ⅰ????????è?n???????②????.???o??
都等着吧,粉条的生意,不会让陆家占便宜。
张全知接到信,笑着和杜泽端说:“哎呀,我还是第一次见小东家眼热别人的买卖。她教丹慧杜婆子多米面皮的方法,也想挣米粉的钱。可大米运到北方本就贵,米皮一碗得卖三五十文才够本钱。”
“张叔,婶子和嫂子也忙不过来,今年夏天,只奶茶店一项就够她们忙。”香豆天天跟着丹慧嫂子忙的焦头烂额。
“那是我留了心机,没告诉小东家,我们今年到底赚了多少钱。”等过年的时候,他打算去白水县一趟,亲自和小东家请功。
小东家回家,邓三婶反而重视起她留下的摊子,加上开年他们马帮不计成本帮忙往各县运粮,粮食价钱公道,很受百姓的欢迎。
接着三四月,各种药材,红枣,杂粮,百姓们抢着往他这里卖。
出乎意料,陆家粮食店在延州各县站稳了脚跟。
“全叔,要是米粉,本身就是小东家做的呢?”杜泽端突然说,那他们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一斤进价八十文,卖出去一百文,路上的损失车马费,算下来,净利润只有几文。要是我们从源头进货,那利润都是我们的。”
张全知心里噗通一下,凉意从头上冒出来,半响,才道:“小东家有她的打算。我们按计划行事。”
要真从小东家手里拿货,再卖到北地,他们就是大商贾,没两年就是一方巨富。
离死也就不远。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参加科举得个功名,就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是,伯父。”杜泽端想到自己的孩子,怎么也舍不得带累他,现在这样小富即安就很好。
要是他家孩子也和朝云朝年一样聪明,他重修祖坟。
——
七月,洋芋叶子发黄,发枯,俞荷请全村老少都帮忙挖。
孩子们手快,捡洋芋很有优势。
挖了几天桃树根的洋芋,俞荷嫌太慢,又买了两头牛,从两边耕地,人跟在犁后面,再挖,再捡,看洋芋大小,在地里就分开装。
“俞荷,明年再多种点洋芋,我们都来帮忙,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