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老三红川买了两千片青砖,说后院门面用砖盖,一片砖瓦要五文钱。”不知道他发什么疯,突然就这样了。
“爹和二哥二嫂一起帮忙去了,说是有砖厂的人给送到家,我和大嫂赶回来准备晚饭。”
有买砖的怎么不买成瓦呢!
马三面心里这么想,面上笑着说:“也好,青砖门面好安窗户,做四扇的雕花窗,二楼的光线更好一些。”
“娘,要修两层吗?”
“姑娘长大了要有一个绣楼,修三间,读书做绣活都可以。”
马三面一听说有砖厂的人来送砖,先和了一盆白面多的杂粮面团。
“做一锅臊子面,大家一起吃饭。”
李二娘赵娟帮忙切洋芋肉和菜,煮了一大盆臊子烩菜。
面擀好一案板,切好,三个人又换着擀了一大盆面条,锅里倒上水,就等人回来。
俞有地成文俞有钱七个人和送砖的四个人一起回来。
“阿娘,砖块卸到哪里?”
“先倒在空地,等我这两天把菜收了。”马三面让成城火烧旺,先给赶牛车的四个人吃。
俞老头后院帮忙,给四头牛一个抱了一捆番麦杆又来提水。
“一车五百块砖,我们的牛车空着我就捡了一车的次品回来。”俞老头的活被儿子抢了,进来板凳上坐着和老伴儿说。
“瓦片全部盖得要一万四五。”
“没那么多,六间厢房要不了那么多。”俞老头被这数字吓着了。
“瓦多少钱一片?”
“一样的价。”
“先订一万。”
不愁烧鸡烤鸭吃的人们,突然就发现俞记又又不卖了。
连饭菜也不卖了,热米皮只卖五十碗,来迟一步就吃不到,一打听,俞家在村里又开始修房。
“俞记经营小吃店赚的钱,还不够建房花销!”
“你别忘了,俞荷三天就赚到几十两。连带着县衙去年的番麦种都卖到钱了。”
“那钱,俞有地都买成了地,好地方,五亩上等水田要六十两。”知道的人笑着说。
这么说,俞家掏空了?
那他们今年肯定还会再摆摊。
俞荷这两天忙着后院拔菜,清理菜园,腾地方要打地基。
这么热闹的事,怎么能少了她呢!
面对面的厢房三间两层,正房五间两层,后院还有一块小菜园,旁边就是她那块地,她的仓库门开在后院,安全到家。
“三叔,干脆连后院都打在围墙里面吧!”俞荷挤在俞有钱和木匠石匠身边看设计图,出主意。
“好。”这点小事,他能做主。
八月二十,俞有钱在村里找了十个能干的青年,一天给二十文,又请了宋老太婆媳专门负责给工匠们做饭。
挖地基,打地基用了八天,干两天,木匠做好柱子横梁架子,请全村人帮忙上梁用一天。
架好木质结构,接着上套板打墙,这时候要的人就多,两个人看一副套板,背土另外请人,一天干活吃饭的就三十多人。
人多力量大,眼见着厢房正房的三面墙就起,赵德营试着砌砖墙,赵芳元领着专业的泥瓦匠师徒俩来帮忙。
“他们有砌砖墙的秘诀。”赵芳元指了指自家牛车上放的沙袋子,给俞老头笑着说。
师徒姓齐,只要了个锅,躲在牛圈里熬啊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