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2 / 2)

俞荷把脸转向俞有地,直接问道:“阿爹,哪里有地卖,田也可以,你名下还能挂4亩,都给我呗。我一年给家里每亩地二百斤粮食。”

“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去打听。”俞有钱笑着说,一边偷摸顺走了两个自己觉着好看的玉米当收藏。

俞荷发现了也让大家挑两个自己喜欢的拿着玩。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笑呵呵的挑,马三面俞老头跟着也挑了两个乌黑乌黑,红的发黑的小玉米。

俞老头做主要了几个要给赵芳元,让俞荷想起他买洋芋给的一千五百文,又给了几个小的做种子。

村里陆续有人来买洋芋,卖出去一两百斤,留在地窖的六百斤不动,家里还有一千多斤自己吃,现在卖午饭,洋芋消耗的更快。

玉米洋芋棉花都有去处,花生能做什么?俞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俞荷,别赖床,我们该上街了!”早晨,赵娟跑着来叫俞荷一起出摊。

李二娘把蒸好的杂粮饭装在新买的大木桶里,婆媳两个抬到车上放好。

鸡杂卤好的,小河鱼昨晚上炸好,豆腐去了再做,青菜汤也一样。

“出摊出摊!”俞荷最后把大门一关,全家出动。

村里人听说番麦卖了钱,站地头来看稀奇,一看俞荷连玉米杆都收回去了,地里啥都没剩。

“这是真卖到钱了。”俞存山婆娘阴恻恻的一笑,啧啧感叹说。

“那肯定的。要不然,我昨天看都还有一半呢,一晚上就都收回去了。”

“你们说,他们还会像卖洋芋那价给我们卖番麦子吗?不对,人家叫玉米。”

“街上卖的有呢,一穗50文,30文的也有,就是没有俞荷种的红,颜色好。”

俞荷的玉米一上码头就被人抢了,这拨人多是家丁小厮丫鬟,俞荷钱收的理直气壮。

“今天是最后一天,这种大个儿的50文,最好的800文,次一点的便宜50文今天只要450文一穗,卖完为止。”

好眼光,大家选的基本上都是小穗,又小又好看。

“这是450文。”

……

“谢谢惠顾,800文!”俞荷喜滋滋的收钱。

80穗50文的先卖完,50穗也卖完,最后两个好货,俞荷便宜了50文被一个船主给收了。

4两,20两,二两三百文,今天一共卖了二十六两多,加上昨天的十两,三十六两,这钱是需要交税的,大概按照6%交二两多商税。

收摊收摊。

俞荷背着背篓前面走,“保镖”俞有钱揣着钱跟在身边,家里人都等在小吃店。

赵德营也来了,看了地方,商量着怎么盘灶台,“一家盘一个灶台吗?”

“一家盘一个以后都方便。”俞有钱做主笑着说,“二哥,可以在这边蒸热米皮当热就可以卖。我们也是,炒菜,烧汤也方便。”

赵德营把这些都记下,六口锅都做多大,先要做两个样品,用多少土砖黄泥,都要计算。

几个人量了具体的位置,定下尺寸。

前厅和后厨用木板隔断,后厨得留出上二楼的楼梯,门框也要定做,黄泥地面也得铺上青砖,好打扫卫生。

铺地面,刷墙,一堆的事。

商量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