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输了什麽都没有(4k)(1 / 2)

第177章 输了什麽都没有(4k)

「罗伯特,来来来,看看这新闻,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

华国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对关注此事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震撼,尤其是华人群体。

林燃回到红石基地之后,和张闾琳闲聊起此事。

NASA内的华人工程师数量很少,少到数千人里只有寥寥数人。

张闾琳很容易就引起林燃的注意,不过一直到前年,林燃才知道张闾琳的身份,张海城和赵一荻生下来的私生子,1940年之后交给赵一荻在旧金山的好友伊雅格抚养长大,成年后从加州理工大学航天专业毕业后加入NASA。

不过和林燃短短五年时间一跃成为NASA局长比起来,张闾琳的NASA生涯就显得很平平无奇,没有什麽职位,也没有留下什麽有名的成果,平平稳稳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

张闾琳,也就是罗伯特·张从林燃手中接过报纸看完后,很是感慨:「华国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啊。

不仅要面对来自阿美莉卡的压力,还需要面对来自北方的压力。」

张闾琳身为理工科人才,很清楚要想研发原子弹有多困难。

林燃同样很感慨,过去是在书本上看到这段历史,现在是从报纸上看到这则新闻:「是不容易。

英格兰和法兰西能靠阿美莉卡的技术输出,苏俄人也能从阿美莉卡人手里拿到核武器相关的技术资料,华国只能自力更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英格兰核武器方面高度依赖阿美莉卡,法兰西虽说名义上是独立开发,但是阿美莉卡同样通过名为极光使命的行动协助法兰西分析原子弹相关数据。

苏俄就更不用说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围绕原子弹技术,苏俄人从阿美莉卡这拿到的比英格兰还要更多。

「是啊。」张闾琳点头道。

林燃问道:「罗伯特,你说你父亲看到这则新闻的话会作何感想?」

张闾琳在57年的时候回过台北和其父母认亲加见面,他听到后迟疑片刻后说道:「父亲应该会为此感到高兴吧?

不过父亲不一定能够看到这则新闻,那边的广播也不会对此进行报导。」

林燃若有所思,说的也对,这新闻对台北来说是战略冲击了,根本不可能会大肆报导,报导百分百要引起民众恐慌。

「你父亲的权限应该能知道这则新闻吧?」林燃想了想问道。

张闾琳摇头道:「不确定,我只回去过三次,不太清楚父亲平时生活中是否能接触到非官方渠道外的新闻。」

「世事难料啊。」

北投区复兴三路的北投寓所内,张海城坐在一张老旧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圣经》,目光却时不时飘向窗外那熟悉的山景。

室内陈设简单,几幅字画挂在墙上,书桌上散落着几本书籍和一盏老式台灯,唯一现代化的设备是一台来自华国大陆的熊猫牌收音机,这是赵一荻前往香江探亲时帮他带回来的。

即便如此,从带回来到他手上,也经过了反覆的检查,确保它不包含不符合规定的功能。

赵一荻轻轻推门而入,手端茶杯,脚步在木地板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她走到张海城身旁,将茶杯放在桌上,声音柔和而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汉卿,我刚才听广播说,大陆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张海城的手指在书页上停住,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惊讶,随即又归于沉静。

他放下书,接过茶杯,轻啜一口,低声重复道:「原子弹……」语气中夹杂着复杂的情绪,惊讶丶感慨,或许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失落。

他本来还想问光头什麽反应,想了想又算了,因为赵一荻也不知道。

他转头望向赵一荻,眼神深邃,仿佛在追忆往昔:「这可是件大事啊。」

说完,他目光重新投向窗外。他想起了过往东北广袤土地丶战争烽火岁月以及自己失去自由的漫长时光。

国家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而他却只能困在这方寸之地。

赵一荻在他对面坐下,双手交迭在膝上,静静地注视着他。她自然清楚张海城内心的起伏。

半晌,张海城轻叹,嘴角泛起苦笑:「当年我们打鬼子,如今他们却造出了原子弹,乾的不赖。」

赵一荻微微点头,柔声道:「是啊,时代变了。华国终于有自保的能力,这是好事。」

张海城凝视她片刻:「是啊,好事。无论谁执政,只有华国强大了,民族才有希望。」

他顿了顿,又低声道:「只是,我这把老骨头,想回去却是更难了。」

赵一荻伸出手,轻轻握住他的手:「汉卿,你已经为国家做了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祝福。」

张海城缓慢起身,走到柜子边,从柜子里拿出一台盒式磁带播放机,片刻后,顾正秋所唱的《壁上观》在房间里响起:

「.雪浸染万千华光钟声塑佛龛

此去蒙尘饮乐宴

朱颜改怎不见窟画昔日璀璨

却醒来作壁上观。」

一曲过后,这首歌自从他听到之后就是他最喜欢的曲子。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太符合他的心境和遭遇了。

他幽幽道:「我此生确实无论如何都只能做壁上观了,可教授都做到NASA局长这种华人前所未有的位置了,他怎麽能写出这首歌的?」

张海城很了解林燃,一来是对如此杰出的华人的好奇,二来也是因为自己儿子就在对方手下干活,去年他儿子来看他的时候两人就林燃聊了很久。

人老成精,张海城实在想不通,对方以身入局,和壁上观没半毛钱关系,怎麽能写出如此好的歌来,他的心境还差不多。

赵一荻轻声道:「天才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教授这等天才,我们又如何揣摩其心思呢。」

张海城听闻片刻后说道:「也是。

教授对华人的态度不是壁上观,不过对两边的态度倒挺像是壁上观的,我听说过周书楷去招揽教授,教授口头答应,实际上一次都没来过中央科学院,私下也没有帮周书楷给华盛顿的议员们斡旋。」

赵一荻猜测道:「会不会是因为教授身份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