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唯我,道亦唯我!」
低喃的话语从杨正山口中冒出,雾时长枪突刺,没有进射的雷火,只有一道枪芒携带着凌厉的破空声,刺穿了阴沉沉的天际。
感受着那股怦然心动的意境,杨正山在半空中不停的舞动着长枪。
这一次他施展只是单纯的枪术,没有那麽多花里胡哨,也不像之前那般恐怖暴烈,只有一种无形的意境萦绕在他的周围。
在诸多神通道意面前,枪道就不值一提吗?
显然不是的。
枪道又何尝不是神通道意的一种?
如剑道剑意能速到剑仙之名,而枪道枪意又为何不能塑造枪仙之名?
剑道剑意为何能盛行于世?
枪道枪意为何却只能限制在武者之间?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并不是不能理解。
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无非三点,第一就是仙修更注重法术神通,战斗时多以法宝灵器为主,很少使用近战的手段来战斗,因此如刀枪剑戟这些近战武器不被当初主流法宝灵器。
剑器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法宝灵器,主要还是因为御剑之术的盛行,也就是飞剑,其本质其实已经脱离了近战武器的形态。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承比较少,大家都在修炼法术神通,都在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战斗,故而他们研究的方向也都是法术神通和法宝灵器,很少有人愿意将精力用在研究一个新事物上。
这不是守旧,而是习惯。
有句话说的很好,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
仙道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是无数先辈用时间和精力踩出来的。
后人在踏入仙途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的就是先辈留下的道路,他们会顺着这些道路行走,在半途中或许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但他们也不会再退回去重新行走,而是在半途重新岔出一条道路来。
虽然他们有了创新,但是他们的基础还是先辈留下的道路。
就拿仙修的境界来说,炼气丶筑基丶金丹。
难道仙修的修炼境界就只能如此划分吗?
显然不是。
武者就是个很明显的例证,修炼之道并不只有炼气筑基这一条路可走。
只是这条路已有无数人走过,已经留下了无数传承,从而炼气筑基之法也就成为修炼之道的主流。
同理,法术神通和法宝灵器也成为了仙修的主流战斗手段,什麽枪道丶刀道之类的,
也就成了被忽略的存在。
再加上第三点原因,仙修与武者的实力差距,这让很多仙修都觉得武者的很多东西都是比较低级的存在,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那是武者才用的东西,仙修根本没必要研究这些东西。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枪道枪意无法得到仙修的认可。
杨正山喜欢枪意,对枪道有着情有独钟的情怀,所以他愿意捡起长枪,重新修炼枪道。
而如今他已是金丹修士,并且对道意有了不同的理解,于是在他施展唯我枪意时又有了很多不同的感悟。
渐渐地,他的枪不再那麽张扬,不再那麽霸道,反而变得平静起来,变得温和起来,
就仿佛从一头张牙舞爪的凶兽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猫咪。
但如果你真的觉得它是无害的小可爱,那就大错特错了。
枪是杀人的兵器,再温顺也无法掩盖它是杀人的利器。
沉腰拧步,枪尖猛地窜起半尺青芒。枪杆如灵蛇窜动,青芒缠上枪尖,划出道道冷光,隐隐间居然透出太虚的气息。
看起来平静的枪法,却轻而易举的打破了生境仙宫的空间壁垒。
或许生境仙宫的空间壁垒不如主世界的世界壁垒坚固,但那也不是可以轻松打破的存在。
杨正山眼中闪着精芒,脸上却没有任何波动。
可是下一刻他居然取出一枚九纹菩提子投入了口中。
这是他手中最后一枚九纹菩提子,他却毫不犹豫的用在了领悟枪意上。
不是因为他对枪意太过情有独锺,而是因为他能感觉到枪意也蕴含着强大的道意,而他距离枪之道意的入门只差临门一脚。
跨过这道门槛,他即可掌握拥有一种新的道意。
枯荣神通,身化无形,杨正山已经在两种神通道意上入门了,而现在他即将拥有第三种神通道意。
其实对于金丹修土来说,神通道意在精不在多。
领悟多种神通道意不如在一种神通道意上更上一层楼。
或许多种神通道意可以带来强大的战斗力,但却无法提升修为境界。
杨正山持枪而立,十丈身躯如铸钢山峦,玄铁枪杆因聚纳了九成法力,通体泛着冷硬的乌光,枪尖锋芒凝而不发,却已让周遭空气凝成实质。
他左臂沉于腹前稳住枪身,右手五指如铁箍扣紧枪尾,骨节错动间发出金石相击之声,枪尖那一点寒芒越收越细,最终缩成针尖大小的银亮。
「破!」
低喝未落,枪尖已递出。没有炫目的光华,只有一道快到极致的枪影,划破空间时带起尖锐的气爆,眼前的空间壁垒如被无形巨力碾过,先是浮现细密的白痕,随即层层碎裂,露出后方灰蒙蒙的虚空。
枪影穿破裂痕的刹那,周遭百丈内的风都被抽乾,只剩下枪势带动的真空轨迹。
虚空泛起涟漪,将周围的光线丶声音乃至灵气一并吞噬。待枪势尽时,空间壁垒的裂痕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个深不见底的窟窿,窟窿边缘残留着螺旋状的气劲,触之便会被绞成碎片,隐约能听见来自虚空深处的鸣咽。
此枪一出,杨正山十多丈身躯骤然矮了半截,他深吸一口气后,周身散逸的气劲重新熨平,枪尖寒芒虽弱,却多了几分沉凝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