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哦,是潘洪女(2 / 2)

剑走偏锋的大明 郁雨竹 3730 字 12小时前

皇帝深以为然:「蛮人不服德,唯服威。」

陈循抖了抖嘴唇,一肚子的话说不出口。

曹鼐则耿直得多,直接道:「可麓川之战先后打了五年,至今未平,我大明已投入数十万大军,国库亏空,大军疲惫,甚至还抽调了北军南下防备。

北军撤防,瓦剌丶鞑靼又不是傻子,这两年瓦剌丶鞑靼每到秋末就扮做马匪南下,正统七年,瓦剌贡使京城,三百人更是增至千人,滞留京城时,直接与军中人交易弓……」

皇帝斥责道:「爱卿是在说朕平西南平错了吗?」

曹鼐硬硬的道:「臣不敢。」

薛韶叹息一声,抬手继续自己的禀报:「陛下,臣此次跟随船只去往倭国,发现倭国正内乱不止,无力约束地方势力和武士,这才造成我东南沿海倭寇横行……」

薛韶细细地说起他们的倭国之行来,待提到龙虎山学宫一道士领着他们杀进一座城中,活捉地方大名,逼得对方割让了一座港口和三条海船时,皇帝嘴巴微张,大臣们额头微跳……

还没来得及出声,薛韶话锋又一转,提起这位道士又带着他们和当地另一大名谈好了合作,那大名不仅送她半座港口,还送她一块山地,然后那位道士在那座山上发现了一座银矿。

皇帝掏了掏耳朵,问道:「在山上发现了什麽?」

「银矿,」薛韶严肃的道:「一座富银矿,这位道长通晓天文地理,带着天师府学宫的诸位道长在山里探寻几日后确定,那里一整片山都是银矿,且含银量高达八成,若人手充足,年可产银百万两。」

大臣们也麻木了,失声问道:「多少?」

薛韶面无表情地回道:「百万两!」

陈循就扭头问曹鼐:「云南的银矿开采量算我大明最大的了,现今年产多少?」

曹鼐没好气的道:「我是吏部侍郎,银矿的事不当问你户部吗?」

但他还是沉默了一下后报了一个数字:「前年是四万六千多两。」

户部尚书陈循沉默。

百官跟着沉默,都怀疑薛韶撒谎。

薛韶便道:「北镇抚司锦衣卫陈留涛丶曲知行随臣而行,种种皆在眼中,陛下可派人询问,臣还从山上取回三块银矿石,可请大匠探查真伪。」

于是,陈留涛和曲知行上大殿回话,他们一直随身带着的银矿石也交了出来。

薛韶自己带了三块,陈留涛和曲知行也不是傻子,他们自己也各自藏匿了三块。

一行人中,除了屈乐是老实的空手从银山上回来,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藏匿了一些。

三人上报的九块矿石全部上交,皇帝当即让人带两块给工匠查探,然后又当殿询问了陈留涛和曲知行一番。

皇帝又听了一遍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口中的那个学宫道长出现的频率太高,太引人注目,皇帝总觉得熟悉,就忍不住问:「天师府学宫那位道长叫什麽名字?」

陈留涛:「回陛下,她名潘筠,号三竹。」

皇帝:……

部分官员:……

大部分官员不知潘筠,毕竟,她当初从出现就进诏狱,就没当众出现过。

除部分人外,其他人提起她都是潘氏女,潘洪女,根本没几人知道她的名字。

曹鼐就不知道,见陈循沉默,他就低声问道:「她是谁?陛下识得?」

陈循声音极低:「潘洪女,真正的玄门中人,与张真人一样,有玄术。」

曹鼐就不说话了,但对这位道长并无恶感,是好奇居多。

但一抬头见王振像吞了苍蝇一样,眼珠子便不由一转。

私下一直有传言,说王振被关在诏狱时被潘洪女折磨得不轻。

他一直认为是谣言。

王振怎麽可能被一个小女孩折磨?

潘洪现在正在陕北吃风沙呢,但王振也只是让他到艰苦的地方去巡察,没做多馀的事。

若潘洪女真的折磨他,他怎麽可能让潘洪活到现在?

可现在曹鼐信了。

若潘洪女真的如薛韶和两个锦衣卫所言那麽厉害,那王振忌惮之下不敢对潘洪动手,只敢把人排挤出京城倒正常了。

潘洪女还会玄术,那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害人不留迹。

难怪有根基的薛瑄又被赶出京城,薛韶也被流放到江南,按上铡刀,而无根无基的潘洪只是被排挤到风沙大的地方,却没有性命之忧。

原来如此!(本章完)